【经济观察网】福耀集团收购美国工厂 国际化战略新布局
2014-08-31 16459

经济观察网>韩雨亭

导语:福耀收购美国PPG生产线,在业界看来,将有助于福耀提升在美汽车玻璃市场份额,并有利于其提升在美市占率。但也有业界人士担心,在成本最低的前提下,福耀更应该建立一个良好的物流系统,为客户提供更快捷的客户服务响应能力。

 

正当全球汽车工业面临挑战时,作为中国最大汽车玻璃生产商——福耀集团却在加大扩张和国际化战略步伐。

8月29日上午,福耀集团与美国PPG工业公司Mt.Zion工厂交接仪式,在福耀玻璃集团总部——福建福清举行。福耀与PPG公司的相关管理层,福州市政府副市长陈大强、美国驻广州副领事谷茉莉(lolaGulomove)女士等中美官员见证了这一时刻。

此次收购标志着福耀集团美国汽车玻璃项目全面启动,至此该项目总投资额已逾4亿美元,这是福耀集团国际化战略布局的重要一步,也是中国汽车零配件企业进军美国市场的最大手笔。

这一举措来自福耀集团管理层的战略决策,更确切地说,它更多来自最高“掌权者”——曹德旺的意志,他拥有异于常人的商业眼光。

“近几年来,虽然全球汽车产业增速放缓,但美国仍是是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和第二大汽车生产国,以旧换新的汽车数量巨大,市场空间依然存在。”曹德旺对记者说。在他看来,这是一笔“划算的买卖”,如果公司想要国际化,获得美国市场是重要的标志。

这笔收购由福耀集团全资子公司福耀玻璃美国公司完成,于2014年7月17日与美国PPG公司签订协议,以560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美国PPG公司位于美国伊利诺伊州的Mt.Zion工厂资产,其中包括土地、厂房、建筑物、两条浮法玻璃生产线设备、厂内铁路线资产和配套设施等。在资产交接后,福耀美国公司将对其进行升级改造,成为两条年产共30万吨的汽车级优质浮法玻璃生产线,产品将全面满足福耀美国公司在俄亥俄州汽车玻璃生产项目的原材料需求,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和发挥协同效应,降低成本。

为完成本次资产收购和后续的升级改造,福耀集团对福耀美国公司增资2亿美元,并由福耀美国公司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独资设立子公司“福耀玻璃伊利诺伊有限公司”。至此,福耀集团对美国汽车玻璃项目及其配套浮法玻璃项目的总投资额逾4亿美元。

本次资产收购目的是解决汽车玻璃投资所需的原片玻璃需求,从而完成产业链建设。福耀美国汽车玻璃项目计划将于2015年底实施投产,届时将率先为通用、克莱斯勒、丰田、本田及现代等整车客户提供配套服务。

美国PPG公司是世界知名基础工业企业和设备供应商,双方已有十多年合作历史。此次福耀集团购买的Mt.Zion工厂也曾是美国PPG公司旗下最重要的浮法玻璃生产线,这将对福耀集团美国汽车玻璃项目提供强大支持。

“不打不相识”

远赴美国办厂是福耀国际化战略的第二步。

2013年9月,福耀在俄罗斯卡卢加州新工厂第一期100万套汽车安全玻璃项目投产,这是福耀作为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的第一步,此前,曹德旺已经对俄市场进行了长期深入调研,他认为,俄罗斯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这次赶赴美国投资也他更加深刻认识到中国、俄罗斯和美国之间的差距。

“如果从招商的管理和制度而言,中国比俄罗斯好,美国比中国好。美国的管理模式既能帮助企业家成长,又能用制度管住你。”曹德旺面对经济观察网记者提问时回答。

作为中国的民营企业进军美国,福耀拥有丰富的经验。早期,福耀在进军北美市场的同时,选择拥有300年历史、在汽车玻璃行业位居全球三强的法国圣戈班“联姻”,最后友好分手。这次合资在福耀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借助强大的外力,让福耀无论在运营、管理、技术、理念都开始和国际接轨了,由此从单一的汽车玻璃生产企业,转而成为具有汽车玻璃设计能力的企业。

谁也没有想到的是,拥有十年历史的合作者——美国PPG公司也曾福耀北美市场的商业对手。当年,福耀在北美市场不断增长的业务让美国本土企业感到威胁,占美国汽修玻璃市场28.1%份额的PPG公司,为此提出反倾销诉讼。

在经济观察网记者再次提及这段历史时,曹德旺的回答是:“打官司是美国文化一个组成部分,这也是福耀到美国办企业学到最重要的一点。”

那是官司让双方成为朋友,化干戈为玉帛,利益让双方成为合作伙伴。PPG提供技术、设备、物流和销售渠道,包括为福耀管理团队提供培训,并停止了反倾销调查。福耀负责生产,并让出相应的经济利益,并争得了0.13%的进口关税。

现在全球汽车玻璃市场新的竞争格局和利益面前,双方再次走在了一起。

福耀收购PPG生产线,在业界看来,将有助于福耀提升在美汽车玻璃市场份额,并有利于其提升在美市占率。但也有业界人士担心,在成本最低的前提下,福耀更应该建立一个良好的物流系统,为客户提供更快捷的客户服务响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