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集体聚焦福耀集团智造拓岗,点赞人才培养新模式
2025-07-02 40

连日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中央主要媒体关注就业话题,在相关报道中集体点赞福耀集团,充分认可福耀在“向新”“向智”进阶提速中,释放岗位新需求、拓展就业新空间的相关举措,积极探索就业新路径,为行业树立新标杆。

《人民日报》在6月7日刊发报道《稳岗扩岗,企业持续发力》指出,“当前,广大企业发挥吸纳就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多措并举稳岗扩岗。”以福耀举例说:在福建福清,年产400万套智能车用安全玻璃的投资项目带动约3000个就业岗位;在上海嘉定,瞄准汽车铝饰件的高端制造项目,将提供模具开发、精密加工等1200个技术岗位……福耀集团表示:“面对业务规模扩大和制造转型升级带来的人才需求结构性变化,福耀正在探索一条‘技术革新带动岗位扩容、产教融合促进就业提质’之路。”

6月9日,《人民日报》再次聚焦“就业”话题,在《打开思路天地宽——我的求职故事》文章中,采访了5位不同岗位的从业人员,其中就有福耀集团绿色智慧工厂技术工人吴工。他以第一人称刊发文章《努力跟上高端制造业的岗位需求》,讲述他的求职故事:从2024年毕业加入福耀的“忐忑”,到现在参加企业各种培训,不断修炼基本功,跟上企业向先进制造业攀登的脚步。

 

新华社于6月10日发布通稿《企业“向新”“向智”,拓展就业新空间》。文章指出,今年以来,一批先进制造企业在优化升级、布局未来中,激发人才新需求。报道关注到,福耀集团在安徽合肥、福建福清的新基地及智能化改造项目陆续投产,累计新增就业6750人。其中,自动化智能工厂产生了近5000个一线岗位,催生机器人训练师、AI质检等一批新工种。

6月18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频道《朝闻天下》栏目播出《企业加大AI人才招聘力度》,其中将镜头对准福耀,通过对技术储备员工、集团人力资源管理中心负责人的跟拍、采访,展现了新产业新技术的蓬勃发展,让福耀人才培养日趋高端化专业化。

6月27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栏目推出《嵌入式、定制式培养让人才“毕业即上岗”》,报道介绍了福耀与全国20多所高校及职业院校共同构建了“校企联动+定制培养+精准输送”的人才供应链。

7月1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栏目播出的《稳就业:毕业季的新机会》,再次将镜头对准福耀集团,解码如何通过智能制造升级与产教融合协同创新,为高校毕业生和产业工人创造高质量就业机会。节目介绍,在福建福清的全球最大汽车玻璃制造基地内,工业机器人密度高达每万人710台,是全球平均水平的6倍。而训练这些机器人的重任,落在了企业“95后”“00后”的年轻人身上。节目通过机械手作业员的案例,生动呈现了一线员工工作内容从“纯拼体力”到“编改程序”的转变,体现了福耀持续的人才培育驱动机制以及年轻员工向上的活力。报道还指出,福耀近三年新增了约1万个就业岗位,当前对人工智能、生产工艺仿真、智能产线开发等方向的新型人才需求迫切。对于新员工,福耀提供了大量系统性内部培训,助力其快速成长。同时,公司还通过精装住房、员工食堂、幼儿园及“五分钟生活圈”等完善的硬件设施与福利制度,有效提升员工的归属感。

7月2日,《中国日报》英文版发布《Fuyao puts people at heart of its smart upgrade(福耀以人为核心推进智能制造升级)》,报道指出福耀集团正加速推进国内外智能制造和产能扩张,这一战略将产业升级与高质量就业增长紧密结合,已创造数千个新就业岗位,并评价道:“福耀的就业创造努力既着眼于当下招聘,更关乎长远能力的建设。通过整合智能生产、教育合作和强大支持系统,该公司正为中国私营企业在产业转型时代如何支撑高质量就业树立典范。

此外,《经济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新闻社、《中国日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法治日报》《经济参考报》《中国电子报》等媒体在报道中,也都高度评价福耀集团释放岗位新需求、拓展就业新空间,为创新“稳就业”样本交出了一份生动答卷,为众多企业在稳就业方面提供了宝贵借鉴。未来,随着福耀集团的加速发展,必将在“稳就业”方面发挥更大的示范引领作用,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更强动力。